本词条缺少信息栏、概述图,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,还能快速升级,赶紧来编辑吧!
烟卡社会现象
编辑“烟卡”,十多年前在常州市场兴起。在一些社会交往中,烟酒等实物体积大、携带不便,而“烟卡”方便小巧、包装体面,甚至卡片颜色多用红色显得喜庆,这些特点使其迅速充当起“礼尚往来”的一个媒介,成为当地“人情交往”的“面子”首选。
这种“准现金”功能,使“烟卡”逐渐变了味,在一些人眼中成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甚至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。“这个时候,‘烟卡’就更像是一个幌子,而烟酒店就是一个中转站。”“‘烟卡’在各种烟酒店进进出出,实际上大多数并没有兑换成香烟。”
促使“烟卡”风靡一时的,还有商家自己的“小算盘”。“烟卡”只能在指定发卡商家使用,批量发卡不仅能积聚大量预付资金,而且与直接销售卷烟相比利润更高。
由于市场化发卡主体多头、源头风险不可控,购买后又流通性强、兑现极其方便,“烟卡”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“腐败卡”。
“现金不能拿,抽几条烟、喝几顿酒不碍事”,这是一些违纪违法人员接受审查调查时的普遍心态。面对管理服务对象、请托人等温水煮青蛙式的“围猎”,少数党员干部误认为收送“烟卡”是正常的礼尚往来、人情交往。久而久之,送的人习以为常,收的人也不以为然。
烟卡专项整治
编辑“‘烟卡’虽小,但不可忽视,绝不能任其发展,让其成为影响政商关系和社会风气的顽疾。”江苏省纪委常委、秘书长郑立新介绍,2019年1月,省纪委监委根据省委巡视、日常监督、审查调查等工作中发现的常州市一些党员干部存在收送“烟卡”等问题,专门向常州市委发出纪律检查建议。
“集中整治阶段取得的成效是‘易碎品’,手一松就容易出问题,不能打了一场胜仗就鸣金收兵,一有成效即见好就收,必须要长期巩固下去,坚决防止反弹回潮,抓早抓小,寸步不让。”常州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、市监委主任张春福表示,专项整治工作已转入长效治理阶段,将进一步畅通“烟卡”腐败案件线索来源渠道,完善查办案件联席会议制度,形成高效组织协调工作体系。
[1]
- 参考资料
-
- 1. 通报背后 | 一张小小的“烟卡” 何以引发一场专项整治 .新华网 [引用日期2019-12-03]